《湖北新闻》头条关注:宜昌优化知识产权营商环境
3月12日,湖北卫视《湖北新闻》头条《创新升级 整体提升湖北多地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关注宜昌优化知识产权营商环境工作。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近期,湖北多地实招频出,以营商环境“软实力”构筑支点建设“硬支撑”。
▲宜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德芬接受采访
宜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德芬接受采访时说:服务100家出口企业、100家龙头企业、1000家中小微企业,同时产出2000件以上的知识产权成果,让我们的企业真正地享受到市场监管和知识产权的福利。
近年来,宜昌在优化知识产权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起来看详细情况。
宜昌市作为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城市,一直以来都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构建完善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机制,实行多方联动,全面加强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法治保障,取得了显著成效。
▲市级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联合保护工作站授牌
2024年,全市累计办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达118件,结案率达100%。在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绩效考核中,宜昌市排名大幅跃升28位,连续三年在全省知识产权保护绩效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
强化政策保障 规范裁决流程
2024年12月,市政府研究通过《宜昌市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创新性推出11条激励政策,着力推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与此同时,市知识产权局与市司法局紧密协作,联合出台《宜昌市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明确重点任务和部门责任,进一步畅通专利侵权纠纷的受理渠道,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依据和制度支撑。
构建共治格局 深化协同联动
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协同合作至关重要。市知识产权局积极与公检法司等多部门搭建起知识产权沟通协调机制,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方案》,建立起案件交流和工作会商常态化制度。
2024年,市法院向市知识产权局转办知识产权案件45件,实现多元解纷。此外,宜昌充分发挥区域引领作用,主办了长江中上游城市跨域一体化、“宜荆荆恩”片区一体化知识产权保护运营签约活动,与来自10省14个城市达成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运营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形成了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畅通服务渠道 提升服务效能
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采取了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策略。线下,在宜昌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精心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并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布局,设立了157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全力推行“融站入所”模式,实现服务体系在基层的全面覆盖,切实打通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线上,自主开发了全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一张网”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集咨询、投诉、举报、调解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并且与法院、公证处、仲裁委等相关平台实现有效链接,初步搭建起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市市场监管局深知专业人才队伍对于提升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质量的重要性,始终致力于推动专利侵权纠纷执法人才队伍建设职业化、专业化。2024年,共举办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办案培训班44次,培训专业人员2244人次。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聚力支点建设,加快争创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全力构建一个法制健全、实施高效、有机衔接、执行有力的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体系,为持续优化宜昌市知识产权营商环境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